医院经营管理网

行业资讯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甲流”死亡病例提示什么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09-11-6 点击次数:1094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记者 李天舒 谭 嘉□ 

  与国外报道死亡病例特点相似

  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4日,内地共报告“甲流”确诊病例5.1万余例、重症病例153例、死亡8例。“甲流”疫情呈低死亡率的特点。

  卫生部“甲流”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介绍说,从目前的死亡患者来看,年龄与国外报道死亡病例相似,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多数没有严重的、伴随的慢性疾病,这与本次“甲流”大多数人没有免疫力、普遍易感有关,而与民族、地域关系似乎不大。此外,在死亡病例中,男性似乎略多,但由于病例数太少,没有统计学的意义。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陈良安指出,这次死亡的病例主要是病毒导致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与国外报道病例一致。

  此外,有专家提示说,此次“甲流”在不少患者身上提示了与普通流感不一样的特点。比如,开始出现高烧、发冷、肌肉酸痛现象,而呼吸道症状出现比较滞后;多数患者在3天内就能痊愈,也有患者3天甚至更长时间后,症状会自行加重并恶化。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与微生物科主任曹彬教授介绍说,“甲流”重症患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流感引起肺炎,一类是流感导致患者本身的基础病加重。重症“甲流”患者病情多进展迅速,最短2天,通常3天~5天就可迅速发展为肺炎、咯血痰、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在24小时内进展到急性呼吸衰竭。

  和普通病毒性肺炎重症患者治疗一样

  曹彬说,“甲流”重症患者的转危为安并没有秘密可言,和普通病毒性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是完全一样的,包括及时的呼吸支持、循环维持、抗病毒药物的早期介入、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但关键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当任何一个危险信号出现时,及时纠正。早一分钟给予支持,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在诊断上就要尽可能早。”曹彬提出,首先要加强病原学诊断。当门诊医生通过问诊、查体及影像学诊断提示病人有肺炎及病毒感染,或住院患者发烧并伴有流感样症状,或对病人下一步治疗有积极意义时,都应当及时进行病原学诊断。如果能在发病48小时内确诊,治疗效果更好。

  目前,“甲流”病原学诊断还主要在疾控中心完成,临床医生很难迅速获得病毒学诊断结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曹彬建议,一个地区可以选择2家~3家实验室专为临床诊疗服务,有条件的医院也可以建立“甲流”病毒常规检测实验室,使实验室检验结果能尽快服务于临床。

  救治薄弱环节需尽快加强

  专家指出,死亡的8个病例大多发生在到达医院不到24小时之内。这一方面说明病情发展迅速和凶险,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医生对“甲流”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医疗技术不足的边远地区,重症医学的专业技术水平、ICU医务人员、生命支持的专用设备严重不足。这将极大地影响“甲流”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席修明指出,国内外多年积累的经验证明,危重病人在ICU集中收治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从目前发表的文献看,ICU流感病人的病死率在10%~40%之间,入住ICU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很好地掌握生命支持技术,熟练地操作各种生命支持的仪器设备,加上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精心规范的专业护理,是确保救治成功率的根本要件。特别是机械通气技术应熟练掌握,“甲流”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常常需要复杂的机械通气方法,如肺复张通气、高频振荡通气、俯卧位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

  席修明建议,要高度重视医院ICU的建设和ICU专业人员的培养。在重症病人救治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认真做好防护,避免流感在医院内流行。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