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业务管理
医院应急管理的研究进展
提交者:easyide 发表时间:2008-10-27 点击次数:3764 来源:本站整理

(本文作者:北京地坛医院 辛衍涛)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新发与重现传染病的流行、恐怖活动和其它各类公共事件的日益增加,促使人们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做为一门管理科学正在得到广泛的认可,医院应急管理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何跟踪国内外医院应急管理研究的最新趋势,用医院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来指导医院的应急反应实践,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应当关注的课题。
   1
医院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医院应急管理研究的回顾分析发现,医院应急管理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是在灾害研究和管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
世纪40 年代以来,人类有关自然灾害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研究使我们对各种灾害的物理特征、社会影响有了不断深入的理解。其中,人们对灾害社会学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危机状态下人类行为的研究构成了医院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灾害社会学研究对医院应急管理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功能化的组织结构。它要求按照功能而不是针对危害来组织医院的应急反应行动,除了关注危害产生的需求之外还关注应急反应行动所产生的需求,从而保证了医院应急反应的兼容性、高效性与协调性。二是分布式的解决问题方式。它证明了以往军事化的、自上而下的指挥模式不能有效地解决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机构相互协调的问题。希望通过统一的计划、联合的演练、及时的沟通和共享的设施来实现协调的行动,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强调对人类危机行为的理解。通过研究,归纳出了人类个体、家庭、特定人群以及各种组织在危机状态下的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医院应急管理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四是区分了防灾计划与灾害管理的概念。强调了灾害应对的阶段性,前者相当于目前医院应急管理的防范与准备阶段,后者相当于反应与恢复阶段。医院应急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范畴,它的形成必然要以管理理论为基础。在诸多的管理研究当中,对医院应急管理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使人们认识到医院应急管理是一个跨学科、跨机构、跨组织、跨政府部门的开放性系统。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共同的目标。二是目标管理的方法为医院应急管理者提供了一条管理途径。即通过制定一系列客观、可测量的目标来分配任务、规定时限、明确职责、配置资源、控制过程、评估结果,实现对医院应急反应过程的管理。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医院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密切相关。正确地进行岗位分类;开展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熟练程度是增强医院整体应急反应能力的关键。四是组织学习理论,要求医院应急管理者对应急反应的实践进行连续的评估。通过对目标的修订、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素质的提高、医疗设施和后勤保障的改善来实现医院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
    2
医院应急管理的发展
   
医院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随着整个应急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应急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逐渐在灾害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这一时期人们认识到,应急管理不应当是一个仅仅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的被动行为,而应当是一个主动的管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防范、准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同时,应急管理不应当孤立地关注某一种特定的危害,而应当着眼于可能发生的所有潜在危害。
   
这一时期,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ncident CommandSystem 的出现对医院应急管理的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系统是美国政府部门为了协调在野外扑火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它提出了不仅要关注危害需求而且要关注反应需求的理念,将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分成指挥、行动、计划、后勤、财务与管理五个功能模块,归纳出统一的术语、一体化的信息传递、模块式的组织、统一的指挥、合理的管理跨度、共同的行动计划、综合的资源管理、必备的应急设施等八项原则。目前,被美国医疗机构所普遍采用的医院突发事件指挥系统(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就是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的联邦应急管理局在阐述应急管理的框架时,特别强调了脆弱性分析的重要性。认为它是识别潜在危害、确定应对重点、制定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开展培训和演练、完善物资保障的基础。同时还指出,应急管理的防范阶段与反应和恢复阶段同等重要,不能忽视。
    20
世纪90 年代,应急管理出现了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提出了关于应急管理层次的概念。强调了协调应急反应行动与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之间关系、协调相同级别以及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二是运用了目标管理的方法来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协调行动。三是区分了应急反应的可容量与兼容性的概念。不仅应对受害者数量的急剧增加,还要满足受害者的特殊需求。四是提出了连续性的概念。要求参与应急行动的机构不但要完成应急反应的各项任务,还要保证原有功能的发挥。
   
进入21 世纪,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恐怖事件使人们对应急管理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应急管理做为一门管理科学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医院应急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组织相继出台了有关医院应急管理的标准,以此来指导、规范医院的应急管理工作。人们对医院应急管理的研究正朝着系统、深入的方向发展。
    3
医院应急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
   
通过对多年来医院应急反应实践和应急管理研究的回顾,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医院应急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
    3.1
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医院作为整个应急反应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功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保护公众的健康,拯救生命,使受害者尽快从伤病中恢复。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医院应急管理需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但经过归纳和分析我们会发现,突发事件对医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被干扰;二是患者的一般医疗需求或特殊医疗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满足受害者的医疗需求是医院应急管理的核心任务。
    3.2
大规模伤亡事件与大规模影响事件
   
所谓大规模伤亡事件是指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使医院的日常组织结构和医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不能有效地满足受影响人群的医疗需求,如果不及时应对,会导致伤亡人数的持续增加。而大规模影响事件是指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干扰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使医院日常的医疗容量和医疗能力都被严重地削弱。在以往的医院应急管理工作中,人们通常只重视大规模伤亡事件,不注意对大规模影响事件的应对。实际上,如果处理不当,后者同样会造成医疗服务连续性的中断,使医院的内部系统崩溃。因此,医院应急管理不但要关注大规模伤亡事件,还要做好应对大规模影响事件的准备。
    3.3
危害的综合应对
   
医院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虽然种类不同,规模和影响也有很大差异,但其应对的基本过程却有大致相同的特征。医院管理者在制定应急管理规划、开展各个阶段的工作、确定管理的结构、过程和程序时,除了关注特定的突发事件之外,还应当着眼于危害的综合应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医院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3.4
医院的组织弹性
   
这里所说的弹性是指医院从变化或突发事件中迅速恢复常态的能力。衡量一家医院的弹性,主要考察它对变化或突发事件的吸收能力、缓冲能力和应对能力。吸收能力是医院在其基本功能没有被削弱的情况下将事件影响化解的能力;缓冲能力是指医院以最小的功能损失化解事件影响的能力;应对能力是指医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尽快恢复的能力。可见,增强医院的组织弹性有助于我们迅速化解一般突发事件的影响,在严重的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有效地应对,尽快地恢复。
    3.5
医疗应急的可容量与兼容性
   
医疗应急是指医疗需求超出日常极限时,医院对患者进行必要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它的可容量是指医院应对患者数量明显增加的能力;而它的兼容性是指医院满足患者特殊需要的能力。医院应急管理不仅要致力于医疗应急可容量的提高,还要努力改善医疗应急的兼容性。否则,就不能在应急反应中有效发挥自己的功能。
    3.6
危害需求与反应需求
   
危害需求是指危害本身所形成的、需要医院根据自己的职责去加以应对的需求,如:对突发事件的伤病者进行救治,对死者进行处理等。反应需求是指在组织相关部门与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需求,如:参与应急反应的部门需要采取不同于平时的信息收集、处理机制,以便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反应。医院的应急管理如果只是被动地应对危害需求,往往会事倍功半。而关注反应需求,则会提高整个应急反应行动的效率,更有效地满足危害需求。
    3.7
模块化的组织结构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医院应急反应的相关活动可以被归纳为不同的功能来加以组织管理,这些功能主要包括指挥、行动、计划、后勤、财务与管理五个模块。这种模块化的组织结构不但保证了医院应急反应的关键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而且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的规模和影响来加以扩充或收缩,因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3.8
医院应急管理的系统特征和标准化要求
   
这里所提到的系统是一个被明确界定的、用来协调不同要素完成共同目标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医院应急管理作为一个跨学科、跨机构、跨组织、跨政府部门的活动,具有明显的系统特征。它需要更多的内部与外部协调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实现应急反应的各项目标。因此,医院应急管理必须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其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用系统的方法来处理其面对的各种问题。此外,医院应急管理的系统特征要求参与医院应急反应行动的各个方面遵循共同的理念和原则、统一的管理策略、标准化的程序和步骤,具体说来就是要努力实现统一的指挥、通用的术语、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方式、共同的行动计划等。
    3.9
医院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
   
医院应急反应整体能力的高低与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密切相关。这里用“素质”而不是用“能力”来描述医院应急管理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是因为前者更为准确和全面。所谓应急素质是指应急反应所需要的、客观、可测量的岗位知识、技能和能力。它可以被分解为各类人员的基本素质、实现各个组织功能所需要的素质、完成不同应急反应任务所需要的素质、履行本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素质四个方面。在评价各类人员的岗位知识、技能和能力时,通常将其分为了解(Awareness)、掌握(Operations)、精通(Expert)三个层次来加以描述。
    3.10
全过程管理
   
医院应急管理的过程包括防范、准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防范的目的是降低乃至消除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乃至消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准备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组织弹性和医疗应急的可容量与兼容性;反应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其直接后果和短期影响而采取的行动;恢复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恢复医疗工作的正常所开展的各项活动。这四个阶段的工作相互联系密切、缺一不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3.11
组织学习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其决策的非程序性决定了医院应急管理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对应急管理的实践进行连续性的评估,通过对应急目标、组织结构、工作程序的调整;人员素质的提升;设施、设备、物资供应的改善来实现持续的改进,以适应突发事件应对的需要。

 

来源: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