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圆满闭幕。借奥运东风,在不少医疗机构的7、8月份都创下佳绩。据多位医疗机构负责人预计,包括奥运在内的暑期档营销,机构的业务增长有望达到10~20%,并且获得了曝光率、品牌知名度等更为长远的影响。“‘体育营销’是我们新的尝试”一家医疗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医院大打奥运营销牌(图为伦敦奥运吉祥物)
多家医院比拼奥运营销
医疗机构试水“体育营销”的初级形式就是围绕“奥运”开设优惠、促销,如广州长安医院最先推出“喜迎奥运长安有约”系列活动,包括网络预约优惠,检查费和治疗费折扣等;又如广州玛莉亚医院较早前的“医学界‘奥运会’”等特色技术优惠;而广州现代医院则主打学生整形优惠。还有一些医院已经明显看到有意识植入了“奥运”元素,如广州益寿医院承办的“打工族K歌赛”,其“为奥运加油”、“唱享奥运”等环节就是借体育吸引眼球。巧合的奥运营销策略,让业界火药味十足。
针对医疗机构的奥运营销,有多年医疗行业营销经验的袁先生指出,目前多数医疗机构还处在“试水”阶段,而且追求“有形”的效果痕迹明显,相关人员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不过,他认为,这也走出了过去“主要依靠广告投放增加知名度”这种较为单一策略重要的一步。 也有营销专家指出,目前医疗机构推行的体育营销,不妨更多着眼“无形”的品牌效果,增加所举办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扩展大众对其品牌活动的了解和参与。
专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关键
“医疗机构借助各项营销活动,启动市场,打造自身品牌,对于行业是好事,但关键是医疗服务质量的规范和优质。从大形势看,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而市场最终会大浪淘沙,一批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完善,甚至时常出现医疗事故的民营医疗机构,很难在这一轮竞争中挺住。”某医疗机构的院长邵可立如是说。据悉,目前不少民营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长的速度在放缓,有些甚至在不同程度地下降。
不过,也有业内分析认为,新医改的出台为各类专科及中高端医疗服务机构赢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眼科、妇幼、口腔、体检等。如何更多地贴合市民的实际情况,改进技术和服务质量.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