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卫生厅发布了《山东省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纲要》。《纲要》指出,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二级以上医院应选择部分专业和病种在院内开展试点。我市“临床路径”管理实行状况如何?昨日,记者采访了烟台市卫生部门相关专家。
啥是“临床路径”?
所谓“临床路径”,就是指出一条疾病治疗的路径,由众多专家集体确定的诊疗流程,告诉医生该怎么走,并且可以据此来衡量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规范。
我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介绍,作为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临床路径”就是试图将疾病的诊疗透明化、标准化,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还可以有效遏制医生乱检查、滥开药等过度医疗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112种病种将按流程治疗
据烟台市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床路径”制度将在我市24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面铺开,执行卫生部下发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意味着百姓透明就医的选择余地将不断扩大。
目前卫生部下发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涉及内分泌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口腔科、胸外科等。
据介绍,港城的一些大型医院,目前已开始执行部分病种的“临床路径”,一些医疗机构从中取得了初步经验。据专家介绍,实施“临床路径”,单病种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有所缩短,治疗费用降低一成左右。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大型公立医院都要逐步实行此项制度。
针对“临床路径”管理,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虽然对“临床路径”并不了解,但听说这种方式能缩短治疗时间、简化医疗流程、降低医疗成本,不少市民都纷纷表示认可。
对于临床路径管理,市民王忠伟感触颇深。王忠伟患有两侧疝气,曾在外地医院做过一侧手术,住了10天院。不久前,他又到我市的一家医院按“临床路径”做另一侧手术,结果不到一星期就出院了。“应查哪些项目、何时做手术、大约需要多少费用……医生心里就跟明镜一般。”王忠伟说,“有了这个‘路径’,老百姓再不用担心小病大治了。”
该医院李大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临床路径’尚未涵盖所有病种,但至少在医护人员心里会有一把‘尺子’,对于某些病种来说都有了‘范本’。”
“路径”终将实现医院、患者双赢
事实上,为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和谐医患关系,我市早在2006年就在全省率先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要求综合医院选择不少于20个病种,专科医院不少于5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虽然,目前我市的一些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情况参差不齐,但记者了解到,牟平区人民医院作为港城较早试水“临床路径”的医院,已执行了多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实现了医院和患者的双赢。根据“临床路径”制度,患者在就诊时即可明确知道,自己将接受怎样的治疗、大致的住院天数、要做哪些检查项目,甚至可以大致算出住院的费用。
与此同时,实施“临床路径”后,还可有效降低医生的职业风险。“通过执行‘路径’,病人的住院时间大幅缩短,收治的病人也更多了。同时病人因为住院时间缩短,也节省了不少的开支,避免了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该院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市还将加大临床路径管理力度。而且实施临床路径后,医院的诊疗流程更为规范,不该做的检查坚决不做,不该开的药坚决不开,这都使患者真正受益。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