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行业资讯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政府埋单 就能根治过度医疗吗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0-8-30 点击次数:1233 来源:本站整理

日前,北京决定扩大公立医院亏损项目全额补贴试点。通过补贴亏损、推广临床路径、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方式缓解百姓的就医负担——北京的医改方案意味着,卫生部门将通过补贴等方式减少医院多开检查单等过度医疗行为。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医疗收费仍然延续了政府定价,治疗费等服务价格存在低估,导致医院存在着政策性亏损。北京8家综合医院核算结果表明,在2000多个医疗项目中,赢利项目占43%,亏损项目占57%。为了弥补亏损,不少医院选择了“以药养医”,开大药方、重复检查以实现创收增收,成为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潜规则。

  而北京市的医改思路,就是通过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来个釜底抽薪,让医院不再为亏损犯愁,自然也不用去琢磨那些补亏空的各种“妙法”了。

  毫无疑问,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政策性失血”,由政府输血来救治,是对症下药。只是,财政输血并非免费午餐,输血要见实效,要有效率,恐怕需要更加细化和更为系统的措施加以辅助。

  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呈现市场化特点,医务人员收入与经济效益相挂钩。如果市场化的取向不发生变化,逐利的动机没有改变,医院很可能“吃了财政,再吃病人”,一边享受着财政补贴,一边继续开大药方、重复检查,从老百姓口袋里继续拿好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政府在补贴之前,必须算好成本账,即,清晰了解医院的真实成本和亏损情况。这是财政补贴的基础。目前,北京市要求试点医院进行的政府主导下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正是这样的基础的算账工作。同时,应对医院的财政补贴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与监督机制,让医院的行为能够晒在阳光下,保证财政补贴“专款专用”。

  在补贴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设计,对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避免过度医疗的发生。可以通过专业的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对医疗服务进行监督,将医疗服务价格水分挤干。

  但从根本上说,医疗成本核算也好,财政补贴也罢,都必须基于一个前提:医疗机构必须改变目前的市场取向,回归其公益性。这既是深化医改的灵魂,也是各种医改措施能够切实发挥效用的根本所在。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