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行业资讯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创新机制保公益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0-8-20 点击次数:1036 来源:健康报

公立医院是体现卫生事业公益性的重要载体,是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集中了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管办不分等体制机制障碍,又成为当前社会对“看病贵”问题反映最强烈的矛盾集合点。因此,公立医院要从自身做起,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活力,降低运行成本,优化综合目标管理,将工作重点转到提高技术和改善服务上来,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技术、合理的价格为百姓提供全方位服务。

  医改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公立医院的改革如果不成功,医改就不可能成功。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重大,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群众的健康福祉,其改革涉及广泛而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十分复杂而艰巨。在医改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公立医院改革要充分体现群众的期盼,贯彻惠民生、保基本、重实效的指导思想。任何有关公立医院的变革都必须以遵循公益性为前提,把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是自动体现的,政府应当赋予其明确的目标,完善与之配套的投入补偿、信息公开、绩效考核和运行监管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薪酬,并对医院的运行成本和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是各个国家保障公益性的一个基本经验。

  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在于:运行机制建设、投入落实和外部监管到位,合理划分政府部门、卫生部门和公立医院的职责分工,在政府层面,解决规划和投入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层面,解决医疗服务监督问题;医院层面,解决内部管理问题,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核算,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应当明确的是,与增加政府投入力度相比,公立医院改革更为迫切的任务无疑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目前,一些地方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创新管理体制方面,合理划分政府作为所有者和医院的权责关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在组织结构方面,精简行政管理人员,推行后勤社会化,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在运行机制方面,加强了内涵建设,优化综合目标管理,弱化经济指标的考核,医护人员的绩效工资不与业务收入挂钩,而是以工作的质、量、技术难度、效率和患者满意率等指标考核;在内部管理中,以信息化为基础推行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我国医疗资源城乡、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影响了医疗公平。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问题令百姓苦不堪言。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分布不均衡、过度诊疗、药价虚高、技术路线偏向高端、重治疗轻预防等问题,主要是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没有理顺造成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布局合理,其脉络不是横向集中,而是纵向联系。近期,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优化二三级医院的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引导优质资源和一般诊疗下沉、辐射基层,促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和双向转诊格局。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但是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容低估,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很多政策问题需要完善,需要有识之士积极探索,寻求突破。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