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行业资讯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专家支招公立医院改革 关键加大投入做好监管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0-3-24 点击次数:1238 来源:工人日报

  似乎每一次医改的推进都会伴随一个地方创新案例的出现,去年是神木县,今年则是同样坐落于陕北的子长县。

  据新华社报道,这个财政收入仅为7亿元的子长县,通过改革药品招标方法,切断药厂、医药代表与医务人员间的利益链,原本允许医院15%的药价加成,由县财政统一补贴;改公立医院为全额拨款方式。

  经过1年的实施,光药价和检查费用就为子长县的患者省下近600万元,药价下降幅度达到55%以上。

  这项改革给人启示良多。有人认为这突破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瓶颈??钱从哪里来,凸显了地方政府态度在医改中的关键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投入不难,难的是如何能确保钱花在实处。 
 
  在中国大多数就医者的概念里,“公立医院”几乎就是所有医院的代名词。因此医改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公立医院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毋庸讳言,目前中国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公立医院之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认为,存在看病难在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而看病贵的问题则是由于目前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等各种“趋利”情况。

  在大的原则问题上,国家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指向??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化。这个目标能顺利实施的关键又在何处?

  “政府加大投入是关键。”张澍对本报记者表示,之前公立医院公益化缺失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足,政府投入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人员工资、设备购置都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导致了“创收”机制。“国家不给钱,就一定会有医院的创收机制产生,也必然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医学界很多专家也认为,如果在不降低医疗水准和医生的待遇的前提下实行公益化,那么钱从哪里出就成为关键所在。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公立医院既然是公共财政投入设立,就应当为普通群众的健康服务,而不是成为赚钱和赢利的工具,所以这个钱就应该由政府来出。

  “以子长县的案例来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地方政府的态度与责任很重要。”南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孙丰源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现在考核医生就是挣了多少钱,如果让医生摆脱这种考核,就要扭转医院的财政来源状况,这就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分配。

  他认为,在市场主导下的医院,普遍存在医务人员收入与检查开药费用挂钩,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化”就要逐步切断这些隐性关系,对于医生的考核也要从不断创收的金钱激励转变为鼓励合理诊疗,使以药养医等“趋利”行为失去生存的土壤。“这一切都要求政府切实担起责任,扭转公立医院长期的趋利与市场导向。”

  实际上,近些年,中央一直在加大对医疗体制改革的财政投入力度,但在一些专家看来,解决好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绝非政府加大投入这么简单,关键在于建立透明的投入监管制度,让患者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把有限的资源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政府可以投钱,但是影响其决策的原因除了态度外,更多的是担心医院乱花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写道,公立医院现在非常缺乏的是财务管理的透明化以及有效的管理。

  她十分推崇潍坊的模式,就是“管办分开”,同时“分开不分家”。这种模式依然是卫生部门办的机构和管的机构互相制衡,但由卫生部门给医院派总会计师直接监督整个财务的运行情况,这样就把医院的经济利益和医生的收益剥离了,也能保证医生有体面的工资收入。(车辉)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