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为众多管理者所关注。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之后最高层次的一种管理理论和实践,优秀的文化是医院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些,从理论上讲大多医院管理者应该说也已形成共识。
医院文化包括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不少管理者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那些有形的东西上,认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可是当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会发现装饰一新的医疗大楼里呈现给患者的依然是不称心的服务,清晰的标识指引牌下时而与冷漠的医务人员的面孔形成鲜明对比;医院里显赫的“病人至上”的标语和越来越详尽的制度并没有改变成某些职工我行我素的作为;——于是有些管理者困惑了,抓文化建设的决心产生了动摇。
这种现象,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医院文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人类学家马格利特-麦德把文化定义为人们“行为的共同方式”。[1] 我国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文化是一种已经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2] 在我国20余年医院文化的进程中,众多医院文化学者和管理干部逐渐形成了对医院文化概念的共识。如果由浅入深地讲,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医院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院职工做事、做人、做学问的思维和习惯,形成的医院传统和风气;说到底是从医院领导到广大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引导其意识决定其行动的核心价值理念。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医院职工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从履行医院使命保证医院健康发展角度来讲,我们医院的管理者十分清楚,必须让主流精神在医院里为主导,让职工有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从事医疗工作的尊严和幸福感,而这些正源于优秀的医院文化,源于医院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
那么,如何才能建成具有指引、激励和凝聚作用的医院文化?
第一、优秀的医院文化不能靠自然生成,要自觉地去进行建设。
任何一所医院不论历史长短,不论体制如何,都会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特征的文化氛围。当然,这里所说的医院文化是包括正负两方面的文化元素的。文化自觉的医院管理者,善于观察,善于体悟,善于提炼和倡导优秀的文化理念,给职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铸就他们的信念,形成他们的习惯。有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他们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
一个小的团队,领导者可以冲锋在前领着干;一个百人团队,领导者可以站在方阵中间呼唤;一个更多人的团队,领导者只能以核心价值观、以理念来引导、影响和激励员工。在一所医院里,制度管理是表现,人文管理是内宗。“人气聚集在一起,升华为一种文化,才是最高境界的管理。”[3]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院长深知这个道理,他带领班子成员十年磨一剑,努力建设好自己医院的文化。从倡导以病人为中心,到提出“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员工中反复灌输,强化教育,使他们真正理解、认同其真谛。医院有一名护士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到班,给一位患者清扫床前的头皮屑,减轻患者被人议论的心理压力;有位医生下班时逢大雨与患者同时搭出租车,首先把患者送回家,自己很晚才回去。吕院长捕捉到这两位员工行为的闪光点,将其升华到医院核心价值理念的高度,向员工认真宣讲,引导大家用自己的言行去印证医院的文化。最可贵的是吕玉波院长明确提出,搞好医院文化,领导班子首先要身先士卒。医院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内部管理要实现员工第一,院长和管理干部处处要为一线医务人员着想,强调了建设好干部文化的重要。
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良好传统的医院,更是在建设医院文化的探索中,对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了总结和提炼。20世纪80年代,北京同仁医院结合建院100周年,整理院史,设计医院院徽,总结概括出体现同仁文化的“三严” 精神(严谨、严肃、严格),后来到90年代又形成“精、诚、勤、和”优秀的同仁医院文化理念。199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协和精神研讨会筹备组,发动全院职工积极参与研讨,提炼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8个字,作为协和精神的简明表述,以张孝骞、林巧稚、黄家泗、吴阶平、方圻等著名医学家为代表的一代协和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的服务身体力行了协和医院的核心理念、价值观。这两所著名医院提炼的核心理念,既反映出医疗工作必须恪守的职业精神,同时也凝结了各自医院的文化积淀,为自己的员工所认同,为社会公众所称赞,成为医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总结、提炼医院核心价值理念要体现时代性、民族性。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联成一体。改革开放的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方针,焕发了亿万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激情和智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同。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钟爱,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民族节日被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更使中国人的民族情结倍加浓重。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春天出访欧洲时,在多次演讲中都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4]
医院文化建设强调“ 以文化人”, 是要将为广大员工所喜爱、所信仰的医院核心理念、价值观,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到大家的内心深处。作为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如何让职工愿意接受,容易接受的问题。医疗卫生队伍的构成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他们思想敏锐,进取心强,渴望吸纳当代的新信息、新知识,追求自身的成就发展。同时知识性员工,向往理想的精神家园,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对悠久的民族文化情有独钟。因此,在提炼构思医院文化理念时,如何体现时代的特征,体现民族文化的元素就是不可忽视的。医院每一个职工的工作生活都与时代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这些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决定着他们道德的形成和信念的确立。
一些具有优秀历史传统的医院,十分注重融合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元素,确立了自己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北京儿童医院以老院长诸福堂倡导的“公 慈 勤 和”作为院魂;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提炼出“厚德尚学 精医济世”作为院训,“唇齿相依 医患同心”作为服务理念,得到广大职工从情感到理性的认同。
第三、医院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要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特征和医院自身的个性。
医院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要避免雷同化,不能单纯追求辞语的华丽、响亮,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有些单位的理念只是悬挂在墙上的标语,员工视而不见,认为与己无关,当然更谈不上认同并愿意遵循。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医院文化,只能称之为是一种形式。优秀的文化理念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该成为指导医院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设计服务流程、明确规章制度的指路灯,成为干部、员工心中的一面旗帜,引导他们做事,鼓舞他们前行,激励他们奋斗。[5]
这就要要求我们提炼构思的医院核心价值理念一定要注意到医疗卫生行业特征和医院自身的个性。医疗工作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连,为患者提供的既要有医疗技术层面的服务,更要有人文情感层面的关怀。医务工作者对救死扶伤天职的的理解,已经从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把医学科学的求真、求实与人文科学的求善、求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上这些是医疗行业的特征,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各个医疗单位自己的特点。这里有服务对象和内容的区别,也有地域文化的不同;有体制的差异,也有规模大小的不等。我们确立的核心理念只有体现出以上这些特征和医院的个性,才能真正使医院职工感到亲切,为他们所喜爱,所认可,才有可能为他们所接受。
北京安定医院确立了“崇尚人文 勇于关爱”的医院核心理念,彰显了安医人崇尚人文精神冲破社会偏见,真诚关爱精神疾病患者这个弱势群体的优良传统,体现出珍爱生命,以人为本,献身精神医学事业的的时代特点。北京电力医院在其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上,集中体现了医疗行业的神圣和崇高,同时也阐述了作为行业医院的愿景和追求:“电力医院人,把从医看作是一项救死扶伤的使命,而不只是谋生的职业;视从医为一门用心服务的艺术,而不只是重复的劳动。∕电力医院人,忠诚电力事业,情系电力职工,为把医院建成全国电力系统的医学中心而奉献出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泰安市中心医院突出地域文化,把核心价值观提炼为“生命之托 重于泰山”,深受医院职工认同,铸就了永恒的医院品牌。
医院文化是无形的,然而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有力量的。一个医院要形成自己的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院风,形成良好的医院传统和风气,不能靠自然的积淀,而要靠积极的倡导和不懈的建设,这个过程很可能是漫长的。这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抓住医院文化建设的支点,在形成核心价值理念方面下功夫。医院管理者,特别是医院的主要领导应该应当成为医院文化的倡导者设计者和身体力行者,确立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忠实履行医院崇高的职业责任,竭诚恪守医院的崇高使命,毫不动摇地捍卫医院的精神。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就会牢牢植根在医院干部、员工的心中,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感悟、实践医院的理念,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规范。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